悲催&清朝最悲催主考官,只因考题中用了这俩字,自尽后仍被雍正砍头
作者:网络 历史学习网
科举考试是古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考到乡试这一级,主考官多由朝廷指派。但是距今两百九十多年前,在江西南昌,出现了一场轰动朝野的科场试题案,主持本次考试的考官查嗣庭被雍正下狱,尽管他自杀于狱中,在死后依然遭戮枭首!
查嗣庭为什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据说是因为他主持江西乡试,曾出“维民所止”的试题而被认为是影射雍正而获罪。不过查阅史料,查嗣庭并未出此考题。这里需要先说说与他有联系的,判决于雍正三年的汪景棋一案。
举人出身的汪景祺曾作《历代年号论》一文,说““正”字有“一止之象”,他认为前代帝王年号,凡带正字的,如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顺帝的至正,明英宗的正统,明武宗的正德,不是亡国之君,就是暴虐之帝,所以用这个字作年号,“皆非吉兆”。
雍正认为这是暗中攻击他的年号,是说他也逃不脱脱“一止之象”的恶运,因而是“大逆不道之语”,遂把汪景祺处斩,妻子发遣黑龙江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再说查嗣庭,在主考江西乡试后,于雍正四年九月十三日离开南昌,北上返京,在返京途中,就有人告发他试题乖张,雍正当即派人搜查他的寓所和行李,二十六日宣布将他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
那么查嗣庭如果出的不是“维民所止”的考题,那出的是什么呢?根据《永宪录》记载,查嗣庭一共出了四道考题,其中第二题取自《易经》,题为:“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四题用《诗经》:“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两道考题中恰好出现了“正”与“止”字,联起来不就是把雍正的正字拆成“一止”吗?直接触犯了雍正的逆鳞。
查嗣庭被下狱之后,自知死罪难逃,在狱中自尽。雍正犹不罢休,将其尸体枭首方才解恨。查嗣庭的家人,不是被处斩就是被流放,结果很惨的。最后再多说一句,这位查嗣庭正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先祖查昇的堂兄。
历史学习网 原文地址:https://www.lsxuexi.com/12/53554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