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张宪文:为什么说兵锋强盛不可一世的“一号作战”,实际上宣告了日军的末日
作者:网络 历史学习网 2021-02-17
【www.lsxuexi.com - 历史】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1943年,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相互交战着的两大集团来说,是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年初,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30多万德军精锐部队全部被歼,苏联红军从此开始了战略反攻。8月份的库尔斯克战役取胜之后,苏军更牢固地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北非,英法联军迫使德意军队于5月份投降。7月,联军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火燃至意大利。墨索里尼被囚之后,意新政府于10月份反戈一击,对德宣战。德国法西斯处处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太平洋战场
欧洲战场的巨大变化,也强烈地冲击着远东的日本,它预示着德日会合、图霸世界的计划彻底破产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半年里,日军曾依仗其先发制人的强大攻势,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马来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澳大利亚本土也直接受到其威胁。但日本究系小国,力量扩张也到了极限。当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也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之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优势便被彻底动摇。中途岛海战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是役,战火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6月份,以成都为基地的在华美国空军袭击了北九洲的八幡小仓。7月初,日军重兵把守的塞班岛又被美军攻占。这一连串岛屿的占领,使得美军飞机有了一个前进的基地。以b-29型重轰炸机为主力,针对日本本土的大空袭即将来临。
库尔斯克战役
在辽阔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但在中国大陆上,他们却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攻势。这是日本方面在美军不断的攻击之下,力图扭转战局的重大措施之一。所谓“一号作战”,就作战范围而言,北起河南省,南至广西边境,绵延数千公里;就作战规模而言,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纪录。战役正式发起于1944年4月,但日本大本营早在上年8月就开始策划了。日本大本营鉴于海战的接连失败,意识到自己的防线并不稳固,便开始制订其长期战争的计划。
一号作战示意图
其指导思想是:即便将来在太平洋上的防线全被突破,也要保证在中国大陆上有足够的立足点。通过中国大陆,再与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50万日军联系起来,利用这一广阔领域内的丰富资源,就可从事长期的战争。另外,完成这一计划的主要兵力系陆军,大本营考虑的正是要通过其作战来提高日军整体因海上不断战败而日见低落的士气。因此,核心的问题所在,就是“先行打通中国大陆南北,构成直通南方的大走廊”。所谓打通大陆,“即企图占领和修复从黄河北岸的新乡至汉口的平汉线南段,武昌至衡阳的粤汉线北段,衡阳至柳州的湘桂线,并新建自柳州经南宁至谅山的线路。这样就把朝鲜、满洲、中国、印度支那用铁路连结起来”。表面上看,这将是日军的一次主动大出击,但实际上,却是大本营方面深知太平洋防线不保而欲在中国事先构筑防御圈的消极措施。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2016年版。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雷晓凡
本文内容由历史学习网(原文链接:https://www.lsxuexi.com/12/542912.html)本站为各位整理
推荐内容